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9月23日,我国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正陆续展开,各地农民抓紧开展“三秋”作业,展望着一年的好收成。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如今,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强化农业人才培养,加快良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有力保障我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以新科技、新理念支撑起的丰收“新希望”,正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突破性品种选育、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各个环节久久为功,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更多良种走向沃野。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2年9月8日,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在云南楚雄州禄丰市金山镇官洼社区,对楚雄州农科院高原粳稻育种团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楚粳54号”进行实产验收。这是收割机在测产现场收割“楚粳54号”水稻。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2年5月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种田,工作人员对小麦进行抗病性检查登记。新华社发(梁子栋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1年11月25日,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隆平生物技术公司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1年10月12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群众在收获新品种马铃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各地农技专家和科研人员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带动种粮大户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让农业科技在泥土里生根,让科技在田野里绽放力量。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2年8月17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沙野(右)和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崔帅在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的试验田里测量玉米光合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与梨树县共同成立“科技小院”,众多农业相关专业青年大学生分批来到这里,扎根黑土地、保护黑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0年2月24日,在位于四川省大邑县的四川润地数字农业中心,工作人员查看农田的多光谱图像,利用智能化设备助力春耕春管工作。新华社记者李梦馨摄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如今,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科技成果让农活更高效、作物更高产。挑着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的中国农民,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2022年8月20日,游客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稻田里游览。该片稻田应用了5G核心网加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感联智控”。参与农业观光旅游的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了解农业科技。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迎丰收节 庆丰收年

天道酬勤 礼赞耕耘

镜观中国|科技赋能中国农民的丰收年

策划: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编辑:张善臣 章磊 杜潇逸 徐亮 李京 郭昱 逯阳

摄影:陶明 杨世尧 张国俊 王建威 李紫恒 刘军喜 张楠 许畅 李安 万象 杨冠宇 丁磊 李梦馨 张涛 周牧 陈思汗 陈欣波 梁子栋 程毅韬 王海滨 黄政伟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0)
jingji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